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同性戀陰影」-- 從斯坦貝克與里基茨的友誼談起



先談談一個小感觸。我有一個好朋友阿良,人熱情重義,風趣豪爽。我跟我兒子女兒都這麽介紹他他是我的buddy-buddy。大學時,他與我,和另一位好友阿池同租一個房間,那是一個「回想時嘴角都會浮出微笑」的快樂時光。記得年輕時,我們好友出遊,阿良有個習慣,會把手搭在你的肩上。我們也都習以為常。時過多年,我們也都各奔前程,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不過,仍常有電話聯絡,感情猶如過往。
前幾年有次,我到他在洛杉磯的家玩,他邀我到他家住。這次我發現他搭肩的習慣沒了。我起初倒不覺稀奇,想想:人總是會變的!有一天,他突然說,『我兒子說,男男搭肩會引起誤會的,所以我就不再搭肩了!』讓我感觸良多!

以前朋友間真情流露,不管男與男,女與女,成群結隊,勾肩搭背,那種友誼在這幾十年的歲月裡,彷彿被抹上了陰影;容我姑且稱之為『同性戀陰影』。因為同性戀者權益的大解放,反而,平常的友情,人間的知己不再那麼自然了!反而,男與男,女與女當眾親吻,成了同性戀宣示領域的表徵。更多的是,那也慢慢地介入到法律面,教育面,制度面,以致,以往純純享受友情的愛被掠奪了,被綁架了!甚至,發表不贊同「同性戀」立法的基本言論自由,也被限制了;彷彿成了「Political Incorrect〔政治的不正確〕」的同義詞。

今天在報上看到 何戎「和上帝一邊」反同志婚  的報導,一方面覺得贊同,另一方面,覺得現代人要講真話,好辛苦!


上個禮拜到蒙特瑞的水族館去參觀,看到正門進來旁邊一個角落,展示著兩個人:一個是『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另一個是『里基茨(Ed Ricketts)』。一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文壇巨擘,約翰斯坦貝克;另一位是海洋生物學家愛德華.里基茨。展示的是他們兩人的友誼,和他們對海洋生態的貢獻。

他們在蒙特瑞附近的卡梅爾鎭(Carmel)相識相遇。
里基茨芝加哥大學生態學系畢業後,就來到蒙特瑞海灣,成立了太平洋生物實驗室,一生栽入於海洋生態學研究。1930年斯坦貝克與里基茨在卡梅爾鎭(Carmel)相遇,成了莫逆之交,開始了十八年的知音友誼。在19403月,兩人甚至結伴遠行四千哩路到墨西哥科慈海(Sea of Cortez)進行科學考察,19413月並聯合發表了著名的《科茨海日誌The Log From the Sea of  Cortez》。 《科茨海日誌》不僅是斯坦貝克的第一部生動的旅行日誌,不僅記錄了里基茨在沿途給斯坦貝克講述的各種有關生物學與生態學的的知識以及它們所觀察到的海洋微生物資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斯坦貝克從里基茨那裡所習得的非目的論哲學觀和海洋生態觀。大量的閱讀、觀察、試驗,加深了斯坦貝克對海洋生物的了解,使他學會瞭如何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物世界,並在觀察海洋生物的基礎上,觀察人類世界,觀察整個自然生態。

有一個部落格:西部狂野;格主有一篇:『斯坦貝克:開著房車看美國』很值得讀者慢慢細嚼慢咽。尤其「斯坦貝克的生態維度研究很值得一讀。

斯坦貝克Steinbeck,對來過蒙特瑞鎭旅遊的人,都會有印象的。從Cannery Row (罐頭廠街)到Lover’s  Point(情人巖)隨處都讓人對斯坦貝克這位二十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萬分追思!江宇應-「伊甸園」拋棄的彪悍短工  也是值得一讀的短文。

斯坦貝克和里斯Pacific Grove也留下了許多足跡。斯坦貝克在Pacific Grove的二十個網上瀏覽景點 可以讓讀者暢遊他們兩家留下來的回憶,我也強力推薦,究竟我彷彿也迷醉在這海洋生態的歷史漩渦中,不能自拔了!要多拉些人來神遊,浸溺在加州Carmel酒香裡,與我同醉吧!(http://www.93950.com/steinbeck/steinbeckdrive.pdf

最後,斯坦貝克和里斯茨的友誼給現代人一個光明的願景;男與男,女與女,可以有相遇之緣,知音之情,而可以不必活在同性戀的陰影下。這才是現代人應有的基本態度。不讓政治的紛擾,污染了同性間本有的弟兄姐妹相輔相成,同甘共苦,相親相愛的真愛。

我祈求上帝,平靜風浪、捨命釋愛的主耶穌,叫人世間陰霾盡散,光明重現;再也沒有仇恨,沒有對抗,沒有虛假,沒有陰影,只有純純的愛和關懷,深植在人的心中,散佈於人間每一個角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