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緬甸使徒--耶德遜



前言:

聖靈的工作很奇妙;引導人自己認罪,更認識耶穌,還有一個很奧妙的工作,就是指引你我的道路。我生在台灣,曾祖父從福建莆田(興化)來台,曾祖母生世不可考;世居台南;我可說是人稱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然而,我卻與八竿子打不著的緬甸黏在一塊。不單黏在一塊,還有幸參與緬甸納吉斯(Cyclone Nargis)熱氣旋的救災和卡倫教會重建的歷史事件。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其中許多神蹟奇事,印證著主的手參與其內。在我心中,緬甸已成除了台灣之外的另一個家鄉。


歷世歷代多少宣教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基督愛的呼召,順服聖靈的帶領,到自己未曾想過,未曾到過的異鄉,一待就是一輩子。談到緬甸,就不能不提到這一位被聖靈催逼而到緬甸的耶德遜。他是一位很偉大的宣教士。宣教士的一生,像他這樣坎坷的,並不多;但他所扎下的基礎,在今天的卡倫族,緬族,甚至後來居上的克欽族基督徒們身上,都仍可感受到基督教導的深度和厚度。

約翰派博(John Piper2003年曾對一群牧師講過一篇講述耶德遜一生的講章:『How Few There Are Who Die So Hard!』我把它翻為『鮮有人 死何其難!』最後一句結論他說:『The question, brothers, is not whether we will die, but whether we will die in a way that bears much fruit.』『弟兄們,問題不在我們會不會死,而是我們會不會在結出許多果子的方式死。』內容鏗鏘有力,值得一讀再讀。我留給讀者去慢慢咀嚼。(可惜,目前仍找不到中文翻譯。)我暫且將幾年前為基督之家第四家宣道手冊介紹宣教士的專欄準備的短文,與讀者們共享!


緬甸使徒--耶德遜



耶德遜(Adoniram Judson(1788~1855)是美國第一位差派的海外宣教士。被尊稱為「緬甸使徒」。


耶德遜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附近的莫爾登,父親是位公理會牧師。他的少年蒙召經歷很特別。小時聰穎熱情,十六歲進入布朗大學,而且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在那裏,耶德遜遇到一個高年級同學,也是牧師的兒子,易慕斯(James Eames),完全否認對基督的信仰。當時,這大他四歲的新朋友,把無神的思想,成功的灌輸給少年耶德遜。1808 年,更決定離開家,到外面闖天下。
途中,他投宿在一間旅店,半夜時鄰室傳來陣陣哀嚎與騷動聲,令他心驚膽跳。天亮時他詢問到底發生何事,人家告訴他有個年 輕人在夜裡去世了。再多問幾句,他赫然發現死者正是自己所崇拜的那位無神論同學易慕斯。一個自信滿滿、通曉萬事的年輕人,竟然在面對死亡時顯得如此恐懼,耶德遜 彷彿遭到當頭棒喝。在經過一番思考後,決定立即返鄉,並進入剛成立的安多華 (Andover) 神學院就讀。不久後,他不但恢復與基督的關係,更願意奉獻自己在海外宣教的禾場上。
 

1810年,耶德遜和幾位對宣教有負擔的 「乾草堆禱告會」成員,在當地推動宣教。1812年六月,他和結婚只有一天的妻子安妮起程前往印度。沒想到 被逼到緬甸仰光去,開始緬甸宣教的一生。耶德遜以不足二十四歲的青年,踏上了異教黑暗的土地緬甸;那時,緬甸沒有一個基督徒;六十一歲的耶德遜,離世的時候,緬甸已經有七千多基督徒,六十三個教 會,並且繼續增長。到1856年,據報卡倫基督徒人數已達一萬一千人。耶德遜成為宣教士的模楷。他所留下的英緬字典,以後一直是宣教士使用的必備工具書; 他所譯的緬文聖經,更是神給緬甸永遠的賜福,繼續指引人歸向基督,得着永生。
他二十四歲離開美國,整整工作三十八年,六十一歲離世。其間只有在離國三十三年後,回到美國一次。當那次他回美國新英格蘭時,他已被關過死牢,受過酷刑,兩度失去妻子,也有五個孩子埋葬在異國。在美國,從波士頓,到非拉鐵非,萬人空巷,瞻仰他們的宣教士典型,他的事蹟激起了宣道的熱誠

1850年耶德遜,病死於船上,葬於海中。美國麻省的莫爾登,有一塊不 起眼的大理石上,刻著有關他生平事蹟的幾句話:「紀念耶德遜牧師,生於178889日,卒於1850412日。莫爾登是他的出生地,大海是他的墓 塚,信主的緬甸人和那本緬甸文聖經是他的紀念碑,他的記錄在天上。」


The prospects are bright as the promises of God."

耶德遜在仰光被政府下入監獄。他雙足帶著十磅腳鐐。
有人問:「你對基督教福音在緬甸的前途有什麼看法?」他回答說: 
福音在緬甸的前途仍然與神的應許同樣光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