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陳榕:《沉默》:遠藤周作的「約伯記」(沉默)書評

陳榕:《沉默》:遠藤周作的「約伯記」(沉默)書評
@ 2016-12-03 09:49:29

https://read01.com/73oz7m.html

節錄全文最後兩段,與讀者同省思!

《沉默》提出了和《約伯記》一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承受這麼多的苦難?但《沉默》中,上帝並沒有現身,回答這個問題。遠藤周作用上帝的沉默,說明了苦難是人的宿命。這是一種十分悲觀的世界圖景。然而,看一看現當代人類社會的歷史,人們面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冷戰的對峙、中東的動盪、非洲的饑饉,還有地震、海嘯、颶風的自然災害,確實,任何對消除了一切困厄的世界的承諾,目前都只是烏托邦的幻影。身處這樣的現實境遇,只追問造物主的正義與否顯然不夠。遠藤周作在《沉默》中,在約伯式的發問之外,追加了新的命題: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回答是:像基督一樣,加入到那些受難者之中去,積極實踐以「摯愛」為基礎的利他性的倫理準則。

德國神學理論家莫爾特曼在《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中指出,基督的受難,意義重大。通過受難,「基督成了被鄙夷、被遺棄、被壓迫的人的兄弟」。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的猶太人,是廣島受到核彈光輻射的孩子,是越南美萊村被美軍殘殺的婦女和老人。他分擔著人類的痛苦,與受難者結成了共同體,體恤著人類風雨飄搖的命運。《沉默》中,洛特里哥也是通過受難,放棄了來自天主教大國的高傲身段,和被迫害的日本教民融成了一體,相互支持,休戚與共。《沉默》中,歷史是沉默的,邊緣化了這一段宗教迫害的黑暗過去;上帝是沉默的,沒有承諾人們任何幸福和希望;但是,在沉默中,我們也能夠看得到人在面對苦難時體現出的堅韌、尊嚴和無私。愛的倫理學沒有華麗的言辭,見證的是無聲的行動。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73oz7m.html


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 兩篇介紹

Martin Scorsese’s film keenly understands Shūsaku Endō’s novel and challenges believer and nonbeliever alike.


http://www.vox.com/culture/2016/12/21/14005760/silence-review-spoilers-martin-scorsese-andrew-garfield-adam-driver

The Passion of Martin Scorsese

https://www.nytimes.com/2016/11/27/magazine/the-passion-of-martin-scorsese.html?_r=1

by Paul E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