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歷史與先知




台灣一位曾住在Cupertino多年,2010年被主接去的老牧師徐謙信牧師,在《台灣教會史論文集(第一集)》的自序文裡,引用過一句很值得令人深思的一句話。他說:
英國奧古斯丁學者馬可斯(Markus, R.A.),曾經指出聖奧古斯丁名著《上帝之聖城》說:在聖經裡頭,尤其是聖奧古斯丁在其名著所引用的聖經裡頭,「歷史」(history 和「先知」(prophecy 完全是同義的(Saeclum,p.190)。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chhi/Chhi,Ksin/img17C.jpg

徐謙信牧師2010年訃聞

因此,相反地,假如我們的「歷史」不能成為「先知」在於此激變的時代說話者,那麼該「歷史」便變為「失了味的鹽」了。因此筆者內心無不為該郵寄去台灣並未成書已有一年之久的稿件而燥(著)急不安。』

徐牧師曾住在Cupertino的養老院,我們雖住得這麽近,卻沒有一面之緣,真是遺憾!我常說,在灣區的老人家彷彿是藏在地裡的珍寶;需要有歷史眼光的人去挖寶。他們又像是瀑布懸崖上的片片落葉,上面記載著關乎人類前途的先知書;人們卻不屑去撈取,讓歷史自生自滅,彷彿與我們無關似的。

徐牧師是早期台灣教會史的專家。  他曾說:『二次大戰中,我曾經將From Far Formosa之首部五章翻譯為日文並發表於戰時版日文「台灣基督長教教會報」(蕭樂善、黃六點主編)上。當時該書是已絕版的珍貴本, 所以人家就認為我是研究「台灣教會史」之傳教者,台灣光復後,吳天命牧師就任戰後首任「台北神學院」院長(一九四六年至四七年),又他亦聘我為「台灣教會史」之講師,而後北部大會亦聘我為該歷史委員會之一員。』又說:『當台灣總會將要成立歷史委員會時,黃武東牧師看著我所蒐集的數冊甘為霖著作,並說他 在英國要找的甘為霖文獻中,找不到的我都有。因此,他不但聘我為總會歷史委員會委員,而且使我和南部的楊士養牧師輪流擔任主委,甚至於「基督教在台宣教百 週年」(一九六五年)慶祝籌備會時,亦任命我為該歷史組長。』

由此看來,徐牧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著作的早期研究者;從他曾著作「荷蘭時代台灣基督教史」,可略知一二。我曾在前文中提過甘為霖要為台灣的荷據宣教歷史找到答案,還遠赴荷蘭,找到荷史福爾摩沙的記錄,寫過好幾本書,如Missionary Success in Formosa(臺灣宣教之成功) 1889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荷蘭統治下的福爾摩沙). 1903.Sketches from Formosa(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 1913.。這些書在近十年來的本土思潮的孕育下,都已在書局可以買到。

一個近在咫尺的智者,竟失之交臂,未能一窺他的藏書,討教他對荷據台灣教會歷史定位的看法,真是可惜!

最近覺得歷史真令人著迷;年輕時對歷史沒有興趣,只知高談闊論,言之無物;最近略涉日本基督教的歷史和台灣的宣教史之後,有了另一層的領悟。歷史彷彿一面鏡子,可以看到人的軟弱和瘋狂,更看到那掌控歷史的主宰,祂不能測度的智慧!也看到那反叛的勢力,謊言的魔鬼如何扭曲人的思想,教人瘋狂!容我以後,細細提說。

以前曾談過「大員的十字架」,我曾納悶著國姓爺鄭成功,那來的想法將人釘在十字架,來羞辱基督徒?在看了日本德川家康如何迫害基督徒之後,總算明白了!那將基督徒釘在十字架,早在德川的瘋狂中,已施行過。以國姓爺與日本武士道的淵源,無怪乎會在盛怒下重踏覆。我也對日本人與台灣人抗拒福音的相似性有另一層的瞭解;對日本的基督徒有更深的敬佩!

『假如我們的「歷史」不能成為「先知」在於此激變的時代說話者,那麼該「歷史」便變為「失了味的鹽」了。』徐謙信牧師鏗鏘有力的警語,在他回天家之後,仍然說話!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緬甸美食盛會



緬甸教會好姐妹Judy Tay傳來了緬甸香的誘惑,就是一年一度的Burmese Food Fair。以往只有矽谷緬甸社區教會為主;去年開始,有灣區十個教會合辦支持非營利團體的 緬甸美食盛會。今年是第二屆,在六月二十二日(週六)12點到5點。地點在矽谷緬甸社區教會,

Burmes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of Silicon Valley
30 Kirk Ave, San Jose CA 95127


檢視較大的地圖  

Just a short note to let you know that there will be a Burmese food fair by 10 Bay area Burmese churches on the 22nd at our church from Noon to 5PM.  Hope you can join us to support the event and try  a variety of Burmese food.

Thanks





基督徒要有普世的視野,當然短宣,到不同的國家,體會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領受,也會對上帝對世人--尤其未得之民--無遠弗屆的愛,有另一層的感動。

其實,普世的眼光,是在心裡;也是心眼;也是我們常常禱告的:「求主打開我們的眼睛 ,讓我們能看見。」這看見,是看到需要,看到跨越的愛,看到上帝的愛!

你聽過緬甸人的讚美嗎?雖然不一定聽得懂他們唱的歌詞,但你一定可以體會到他們向上帝的讚美,與我們是心心相印的。這也是有一天我們在天上一起的稱頌:頌讚耶穌的愛,頌讚上帝的憐憫,頌讚聖靈的教導

不只如此,你也可以增長你對國度的認識。你可以看到緬族人(Burmese),克欽族人(Kachin),克倫族人(Karen),撣族人(Shan),果敢族人/漢人 等等。如果你找到一個人,與他們交通,問起他的族人,你將可以認識更多更多他們的歷史和境遇。

如果你喜歡美食,你不能不去嚐一嚐緬北的特殊香味;有點像印度那千變萬化的Herb,加上那特有的辣味,混在特別的麵線裡,別有一番風味!問一問有沒有緬甸Lahpai師母的攤位,特好吃的。(去年她也有攤位,但沒有做那麵線,可能太麻煩了!)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
這萬民的見證,不在乎地理,不在乎時間,在乎的是眼光和機會。

來看看上帝的愛;想想還有那些人還沒聽到福音?我所愛的汝買德昂族(Rumai Palaung/DeAng 不在這裡!送上聖徒的禱告--願袮的國降臨;願 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那金香爐的敬拜,跨越時空,成了最美的祝福!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周杰倫天台獲教會禱告:成為人到天堂的平台

周杰倫天台獲教會禱告:成為人到天堂的平台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13年06月13日04時05分 (PST)

《天台》劇照中男女主人公周杰倫與李心艾。(圖:周杰倫臉書)
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的牧者與弟兄姊妹也現身支持,並一同為《天台》禱告。(圖:新生命小組教會臉書)
周杰倫信主後執導的新片《天台》於端午節舉行首賣簽票會。周杰倫所屬的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的牧者與弟兄姊妹也現身支持,並一同為《天台》禱告,求其成為年輕人來到天堂的平台。

由於首賣簽票會適逢端午節,因此現場人山人海,歌迷熬夜排隊只為見到周杰倫一面,限量2,000套電影預售票一搶而空。新生命小組教會的牧師顧其芸與洪麗惠帶領弟兄姊妹為這些年輕影迷禱告,求主讓他們透過《天台》認識上帝。

《天台》總監劉畊宏日前在新生命小組教會分享影片創作背後的故事。他說,《天台》殺青不僅是幕前幕後團隊努力的結果,更是一群毫無電影專業背景卻緊緊倚靠上帝的人,透過不斷禱告而順利誕生的電影钜作。

劉畊宏表示,每當公司遇到困難時,他都帶領員工讀經禱告去應對,結果多次經歷上帝奇妙的作為。劉畊宏用詩篇126篇1-2節做了總結:「他們好像做夢的人,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信心,沒有挑戰就不叫信心,挑戰,是上帝給我們的創作元素!」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顧其芸牧師回應劉畊宏的見證說,他們就像耶利米書17章7-8節的人一樣,「因倚靠耶和華而有福,他們像栽在水旁的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周杰倫與劉畊宏都是新生命小組教會的成員,而《天台》拍攝過程又經歷上帝一路的引領和眷顧,再加上該教會對藝人與媒體事工一向有負擔,因此顧牧師帶領弟兄姊妹到場提供屬靈支持就不顯意外了。

新生命小組教會臉書也發表評論說,「《天台》的後台真的很硬,因為有顧牧師帶領全部的工作人員一起向『天』上的父為這個電影的大舞『台』禱告。感謝主,這裡就是無牆的教會。」

首賣簽票會上,男女主人公周杰倫與李心艾以及其他藝人現身。周杰倫又分享令他津津樂道的選角奇妙之事。在一般人看來,李心艾是在馬路上被劉畊宏非常巧合地「撿到」。

但事實上,周杰倫、劉畊宏等基督徒製作人員為選女主角付上很多的禱告。在他們看來,這不是巧合,乃是上帝對禱告的回應。

周杰倫在簽售會暢談對《天台》的期待也非常耐人尋味。除了弘揚華語歌武片的使命,他也期待《天台》能夠到世界各大影展「發光發熱」,甚至還打趣說想邀請傳遞基督教價值觀的《悲慘世界》導演來觀賞《天台》。

周杰倫《天台》的情懷對基督教有何影響?

周杰倫《天台》的情懷對基督教有何影響 ?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13年06月12日03時21分 (PST)
 

亞洲天王巨星周杰倫信主後執導的影片《天台》海報宣傳標語頗有深意:「有一種美好,上有天堂,下有天台。」影片所傳遞的情懷有助激發觀眾對真愛與喜樂的嚮往,讓人透過《天台》抬頭仰望賜喜樂與真愛源頭的上帝。

嚴格來講,《天台》是一部和基督教無直接關係的愛情故事,但影片對天台區居民淳樸善良、充滿真情、快樂的描寫,表達出執導者對天堂般生活的憧憬。

周杰倫為《天台》宣傳時就坦露他的心聲。他說拍《天台》的想法很簡單,目的就是希望帶給大家快樂,因為他覺得現在的人生活壓力都很大,很需要一個開心的片子。而電影《天台》就是因這個目的問世的。

《天台》展現的是一個與紙醉金迷的社會截然相反的地方——天台區人們的生活。這裡的人們貧窮卻有著執著的快樂精和鍥而不捨的深情。情竇初開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更喚起人們對純真愛情永恆的盼望。

從周杰倫的話中可以知道喜樂與真愛是《天台》要傳達的主題。喜樂和真愛也是在世間最缺少、卻也最讓人憧憬的。因此周杰倫藉這部影片期待滿足人們心靈深處對喜樂與真愛的渴望,促他們反思生命的意義。

然而,天台不是天,天台乃是人仰望上天的平台,人們透過天台看到希望的光芒。因此,《天台》的重要意義是吹響激發人們對真愛與喜樂思索的號角,並追隨人生的答案:這世間真的有真愛與喜樂嗎?如果有,在哪裡?

喜樂、真愛,這不也是很多牧師、佈道家向人傳福音時常用的拋磚引玉的話題嗎?快樂是短暫的,喜樂是永恆的;人世間的愛是有條件的,但上帝的真愛是無條件的。

有喜樂與愛的天台區是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或是起初的伊甸園?還是地上天國的寫照?每個人看了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從福音視角來看,《天台》潛移默化的扮演福音預工的角色,這一點可能連周杰倫自己也沒想到。

雖然如此,《天台》從製作到拍攝過程中都充滿上帝的同在。非常愛主的《天台》總監劉畊宏弟兄日前曾數算上帝藉這部影片所彰顯的恩典。在他看來,《天台》從孕育到誕生的過程離不開眾人禱告泪水的澆灌。

1,選角經歷上帝的奇妙安排

《天台》選角過程充滿戲劇性。周杰倫起初一直沒有找到心中理想的女主人公。他和好友劉畊宏也為此事向上帝禱告。結果有一天,劉畊宏在公司樓下過馬路偶遇中俄混血女孩李心艾,覺得她很適合做戲中的女主角,然後便邀她來試鏡。

周杰倫見到李心艾後非常驚喜,「她的外形真的很適合,就是小說裏走出來的那種,就是我心目中《天台》女主角形象!」

李心艾無表演經驗,周杰倫剛開始也為她捏一把汗,心想她是上帝安排的女主角嗎?不過看到她的表演後,周杰倫非常滿意,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她這種自然就是我要的,真沒選錯人!」

2,禱告止雨獲應驗

劉畊宏曾見證說每當拍片遇到困難時,他都帶領員工讀經禱告去應對。在《天台》攝制過程中,每逢拍攝總有雨相隨,太多因素無法拍攝下去時,劉畊宏就憑著信心,向上帝祈求雨停,結果雨就果真停了!

3,戰勝資金挑戰

《天台》也遇到資金的困難。不過,劉畊宏就帶領大家一起禱告,扭轉員工的信心,結果經歷上帝奇妙的供應,不僅又一次更新劉畊宏的信心,使得原本不信主的員工,也開始會請他帶領禱告。

《天台》看似遇到關卡,但因為上帝的祝福,卻讓實際拍攝結束的日期,比預計的還要提早一天。「耶和華真的在我們當中行了大事!」劉畊宏見證說,

若總監製劉畊宏所說,上帝在《天台》幕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那麼,上帝會如何使用這部有祂同在印記的影片呢?答案可能要在《天台》7月全球首映後才能揭曉。

回過頭再看《天台》的宣傳語:「有一種美好,上有天堂,下有天台。」那種美好是什麼?這讓筆者想起一首著名英文讚美詩《God is Good》(上帝是美好的),而耶穌就是連接天上與地上的通道,藉著耶穌引領可以走上通達天堂的路。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基督日報 - 周杰倫《天台》總監揭創作背後故事見證奇跡

基督日報 - 周杰倫《天台》總監揭創作背後故事見證奇跡

《天台》總監製、周杰倫的生死之交劉畊宏(左)首次道出影片創作背後的感人故事,顧其芸牧師作回應。(圖:JesusFasion)

《天台》劇照,男女主人公飾演者周杰倫與李心艾。(圖:周杰倫臉書)
亞洲天王巨星周杰倫信主後首部自導自演的影片《天台》讓很影迷望眼欲穿。該片總監製、周杰倫的生死之交劉畊宏首次道出影片創作背後的感人故事,見證上帝的奇妙帶領。

虔誠基督徒劉畊宏不僅是周杰倫進入娛樂圈的伯樂,也帶領他信主的啟蒙老師。去年,周杰倫與劉畊宏合辦電影公司,投拍周杰倫第二部自導自演的電影《天台》。

很多人都以為憑藉周杰倫在亞洲的超高人氣,《天台》的製作工作必一帆風順,但其實不然。劉畊宏近日在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揭露影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上帝的恩典與帶領。

在劉畊宏看來,《天台》殺青不僅是幕前幕後團隊努力的結果,更是一群毫無電影專業背景卻緊緊倚靠上帝的人,透過不斷禱告而順利誕生的電影钜作。

參與籌備製作的劉畊宏,從歌手、主持人的身份,跨界成立電影公司,成為一位經營者,與生死之交周傑倫邁向電影領域的夢想藍圖,但發展過程相當不容易。

據隸屬於新生命小組教會的JesusFashion消息,劉畊宏表示,每當公司遇到困難時,他都帶領員工讀經禱告去應對。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每逢拍攝總有雨相隨,太多因素無法拍攝下去時,劉畊宏就憑著信心,向上帝祈求雨停,結果雨就果真停了!

《天台》也遇到資金的挑戰,劉畊宏就帶領大家一起禱告,結果也經歷上帝奇妙的作為,上帝也一次次更新劉畊宏的信心,使得原本不信主的員工,也開始會請他帶領禱告。

《天台》看似遇到關卡,但因為上帝的祝福,卻讓實際拍攝結束的日期,比預計的還要提早一天。「耶和華真的在我們當中行了大事!」劉畊宏見證說,

可以說,周杰倫與劉畊宏邁向電影領域的夢想版圖中,上帝在幕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劉畊宏用詩篇126篇1-2節,為這個滿有恩典的夢想下了完美註解:「他們好像做夢的人,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信心,沒有挑戰就不叫信心,挑戰,是上帝給我們的創作元素!」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顧其芸牧師回應劉畊宏的見證說,他們就像耶利米書17章7-8節的人一樣,「因倚靠耶和華而有福,他們像栽在水旁的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天台》於6月28日至7月15日登陸本屆紐約亞洲電影節閉幕影片,在紐約林肯中心與觀眾們見面。這不僅是《天台》在北美的首映禮,也是入選華語片中唯一還未上映就獲國際關注的電影作品。

相關文章
周杰倫《天台》紐約亞洲電影節壓軸公映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基督日報 - 約翰·派博寫書紀念C.S.魯益師逝世50週年

基督日報 - 約翰·派博寫書紀念C.S.魯益師逝世50週年

C.S. Lewis。(圖:mahonristewart.blogspot.com/)
約翰·派博(John Piper)牧師在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的全國女性大會上向數千女性講話,佛羅里達州奧蘭多,2012年6月13日。
基督教歷史上著名的護教學者、小說家,《納尼亞傳奇》的作者C.S.魯益 師(C.S. Lewis)逝世50週年。約翰‧派博(John Piper)發佈了一本電子書,紀念魯益師對他的影響。

派博在這本名為Alive to Wonder: Celebrating the Influence of C.S. Lewis的書中寫道:「魯益師是影響我如何嬝版M如何處事的三大作家之一。是的,這個世界就是一本值得讀的書。很少有人能像魯益師那樣讀出來。」

派博使用了繪畫式、詩歌式,偶爾也有學術散文式的語言寫出了魯益師的影響。

派博寫道他非常欣賞魯益師的謙卑,「欣賞魯益師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他作為基督徒的謙卑如何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工作。魯益師的一位好友巴菲爾德(Owen Barfield)說,魯益師在信主之後說話的『新聲音』透著獨特的謙卑……

魯益師的謙卑讓他減少了對自己的關注,他也得以看見什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有多杰出文人願意像魯益師那樣坦率講出真理呢?」

派博也欣賞魯益師寫作的方法,他解釋了魯益師的謙卑如何使他在自己之外發現意義,並且認出其他作家的寫作意圖。派博寫道:「魯益師的謙卑使他不願意從表面上理解文學作品的意思。相反,他傾向於探尋作者的意圖。他相信跳出自己之後會發現真實,他不是衡量一切的方法。」

魯益師對於「友誼」的看法也影響了派博。魯益師說,友誼是兩個甚至更多人進入到一種共同的忘我精神中,他們的焦點是在他們之外的共同興趣或目標。

最後,派博寫道:「在他逝世50週年之際,我寫了這本小書,來紀念魯益師在我生命中的影響。我希望我是帶著謙遜寫的。我懷著深深的感激這了這本小書。



電子書下載網站:

Alive to Wonder by John Piper  Celebrating the Influence of C. S. Lewis

http://www.desiringgod.org/resource-library/books/alive-to-wonder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華理克牧師首談兒子馬太的死


華理克牧師在其兒子馬太自殺身亡七週之後,和妻子Kay重返馬鞍峰教會,首次公開談論馬太的死。(圖:華理克牧師臉書)
 邵希雯 / 基督日報記者 2013年05月27日11時24分 (PST)

馬鞍峰教會主任牧師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在其兒子馬太自殺身亡七週之後,和妻子Kay重返馬鞍峰教會,首次公開談論了馬太的死。

華理克牧師說,在馬太去世的那段時間,他變得更加無懼,更加不在意別人怎麼想他,尤其是那些因他的家庭悲劇而幸災樂禍的人。他說,「不論別人怎麼說,我們會做正確的事。我們真的不在乎,因為我們不用向他們負責。」

Kay說,「說實話,我們很難回到教會,因為我知道我們會招架不住。在馬太的追思禮拜上我們說過,我們因為兒子的死被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我說要回來,但是很難……在這裡和愛我們的人在一起很好,站立並且重新確認我們的信心也很好。」

華理克牧師談到悲傷和哭泣。他說,「這週我見了教會同工,告訴他們永遠不要為流泪感到抱歉。也不要為流泪感到尷尬。因為如果你想要像耶穌,那你必須要學習怎麼哭泣。

悲傷是一件好事。它是我們人生過度的方式。每個人都會有損失,而悲傷是帶領我們走過人生損失的途徑。聖經中最短的經文是『耶穌哭了』,耶穌哭了。自從我兒子死後,我每天都哭,我並不為此感到抱歉。」

華理克牧師還說,他並非沒有希望,也不害怕,「因為我知道馬太在哪裡。」

自從馬太去世後,華理克牧師家庭收到的安慰信息咭片、郵件、或者社交網站留言,已經達到2.5萬到3萬條。對此,華理克牧師表示,「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麼多的愛,我也愛你們。」

華理克牧師承認,因為悲傷,他的身體和精神上都很疲憊。但是在屬靈上,「我從未這麼強壯過、從未與主這麼親近過、從未對神這麼有信心過、從未那麼受安慰過、也從沒感受過這麼多深的愛,因為我這段時間花了很多時間與神相處。」

他還談到,仇敵為他的損失和悲傷幸災樂禍,「老實說,我對撒旦的態度是,『這就是你得到的?真的嗎?這就是你所得到的?』我依舊站立。基督是我最好的朋友50年了...我不會離開這個。」

華理克牧師接著說,「我女兒Amy說,『你知道,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我確定撒旦覺得它贏了。它不知道它在那一刻輸得多慘。』Amy說,『爸爸,它想要把我們家打垮,它找錯對象了。』是的,它找錯對象了。」

隨後,華理克牧師談到精神疾病。他說,世界上患有精神疾病抑鬱的人,比患糖尿病心臟病的人總和還多。他說,「有一種誤解,認為精神疾病就意味著精神錯亂。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破碎的,我們有破碎的身體,破碎的關係,氣候是被破壞的,經濟是被破壞的,我們的大腦是被破壞的。你有一個破碎的大腦,每個人都是。這就是爲什麽我們與懼怕、怒氣,以及抑鬱等之類的東西爭戰。」

在過去的幾週,馬鞍峰教會邀請了其他教會牧師在主日代替華理克牧師證道。華理克牧師表示,他會繼續在教會事奉,「我已經在這個教會33年了,我會待得更長。」

華理克牧師透露,他重返教會所要講的系列道講題是「你在想什麽」(What's On Your Mind)。